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一汪清泉润山乡

日期:2023-06-16 18:06:46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谭远华 谭鑫


(相关资料图)

“现在水龙头一拧,清亮亮的水就来了,‘水贵如油’的紧巴日子终于结束了。”6月12日8时,太阳爬上山岗,群峰环抱的巴东县茶店子镇竹林坪村,炊烟袅袅,田野苏醒。在税家岭易迁安置点,年过八旬的老人税世容在厨房淘米、洗菜,传来哗哗流水声。

税世容的每个动作格外小心,生怕浪费一滴水。在厨房的角落,水桶、储水罐静静躺着,落满一层灰尘。3个月前,税世容的“水缸”是村里的罐装运水车,听到运水车鸣笛一响,就挑上水桶去接水。

平均海拔600米的竹林坪村,与秭归县梅家河隔河相望,归坪河和莲峡河在山脚交汇,当地流行着一句“山下流水叮咚响,山上为水愁断肠”的顺口溜。一头是不缺水,另一头是引水提水工程缺位,用水不便困扰着世代生活在这的人。

2019年,处于脱贫攻坚拔寨关键时期的竹林坪村,冲锋人居安全饮水前沿阵地,整修、新建水池1300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总里程1.5万米,从秭归县沙镇溪镇一水源地取水,一管清水进了农家。

告别“吃天落水”的日子刚满3年,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罕见干旱,水源地供水能力下降,“吃水难”再次走进现实。大半年时间,茶店子镇水管站启动应急供水车,每天从10公里外的福场坪村来回运水6趟,为300余户农户、3家养殖大户送去“及时雨”。

“运输费花了10多万元,老百姓吃水仍不舒心。”镇水管站站长李祖凯说。要靠一张持续性供水的管网,才能“网”住民心。“吃水难”转折始于今年年初。茶店子镇年度“三件实事”出炉,“竹林坪村产业用水应急项目”入列,计划新建闸阀井1座,铺设水管2700米,让“拖水吃”转变成“自来水”。

今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春耕备耕的号角在竹林坪村吹响,新年刚上班的村党支部书记彭青容急得上火:人畜饮水勉强够用,灌溉育苗的水源从哪来?第二天,县财政局派驻竹林坪村第一书记宋宏泽跑腿申请项目,争取应急供水资金24万元,派出一个“大礼包”。

有了“雪中炭”,如何让安全饮水民生实事捂暖民心?竹林坪村“两委”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路径指引下,以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作为饮水工程牵头实施主体,群众广泛参与、出工出力。经过25个昼夜奋战,一条供水管线从邻近的三溪口村出发,途径周家坪村,穿山越谷抵达竹林坪村。

“当水管翻过与周家坪交界的最高峰时,管中清泉一涌而出,我们高兴得快要哭了。”有着21年党龄的马天兵当过村支书,是巴东县人大代表,在引水工程施工中协助占林占地调解、沟通,带头让地腾出空间,当好“和事佬”“急先锋”。

据村委会副主任汪红介绍,全村共有20名群众参与了引水工程建设,他们既当工人,又当监工,在工程赶进度和质量严把关中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自己事儿自己办”。

今年62岁的税明聪一边照顾生病老伴,一边在村公益性岗位上当好管水员。“一管清水进了村,我们出了一份力,还挣得一份工资,处处都沾光。”税明聪说。

“引水沿线占用40户农户山林、田地,没有一家阻工,这归功于干部、群众齐上阵,挨家挨户做工作。”汪红说,每名群众都是共同缔造舞台的主角,在指挥、协调、调度、施工全过程中,个个不缺席、不失职。

汪红算了一笔账,在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下,引水工程建设项目为群众发放工资4万元,村集体经济账户增收3万余元,实现了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增效“双盈利”。

一汪清泉滋润山乡,村集体经济破“壳”生,一桩桩幸福事在竹林坪村发生。易迁安置点一侧,一栋扶贫车间屋顶安装了光伏电板,在阳光照射下闪耀光芒。

“这是县委组织部拿出50万党费扶持资金,让阳光能量转化成村集体经济‘阳光收入’,助力村集体经济挺起腰杆子。”镇党委组织委员田恒蜜说。“党建+光伏收益”让村级集体账户每年增收5万元,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从民声落地到民生改善,共同缔造活动打开了竹林坪的幸福村居大门。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