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近万元的“高校研学游”,就在门口合个影?

日期:2023-07-07 12:37:39 来源:华声在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央视网等媒体曝光了暑期火热的“高校研学游”背后的重重“陷阱”,引起舆论的关注。据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研学项目让家长花了大价钱,实际内容却与广告宣传不符,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比如,某名校暑期研学项目,广告中明确提到有北京大学的参观行程,价格高达9980元,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近名校,给孩子报了名。但最后却发现,这个钱花得很不值,孩子根本没进入北大校园。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考虑到孩子打卡名校的心愿,将安排大家前往清华或北大门口合影留念。”

花了很多钱,却没达到预期的目标,还耽误了时间和精力,这放在任何家长身上,恐怕都难以接受。一些“高校研学游”项目广告宣传很诱人,但实际情况却令人不满,纯属“挂羊头卖狗肉”。而且,存在类似问题的研学机构还不只是一两家,有的机构的从业人员连从业资质都没有。

去年,人社部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增加了“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职业,意味着研学老师有了官方认可的“身份证”。不过,如今市场上也存在不少考证的乱象,一些人只需要交钱就能买到职业证书。甚至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个职业也是有官方认证的,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商家忽悠,掏了钱,上了当。

从心理层面看,一些商家正是利用家长存在的教育焦虑,向其兜售所谓的“名校体验”,似乎只要交了钱,让孩子跟着所谓的“老师”参观一下名校的校园,就能够获得学习动力了。在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下,一些家长便丧失了理性和判断力,只看到研学机构天花乱坠的吹嘘,却看不到这些项目背后的风险与陷阱。

从根本上讲,整个“高校研学游”行业,确实存在疏于管理与监督乏力的问题。对于那些忽悠人的研学项目,不少家长只当吃了哑巴亏,也很少有人会去投诉、维权,这反而纵容了一些商家的不法行为。还有一些商家只看短期利益,不考虑虚假宣传到底会给自己和孩子们带来什么,即便短期内赚到了钱,早晚也会砸掉自己的招牌。

市场监管部门对于这类现象,还需进行有力的管理与引导,一方面要让开发研学项目的商家,意识到规范经营、诚信待人的重要性,提高其经营品质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那些多次违规的商家作出惩罚,以儆效尤,有力制止行业内的诸多乱象,让学生和家长能在一个相对规范的环境里选择合适的研学项目。

“高校研学游”目前还处于规范力度不够的状态。只有不断加强正面引导,推动实现行业内的优胜劣汰,才能有效消除乱象,给予学生和家长更多选择的空间,最终实现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赢。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