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2023中国汽车论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一轮高水平合资合作大幕已展开

日期:2023-07-30 06:45:29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举行。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创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为主题的分论坛上,行业内外嘉宾共同探讨汽车行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新举措。

“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史是一部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文清如此表示。据中汽协的调研显示,在华多数外资和合资企业均表示继续在华深入发展的意愿。新一轮高水平合资合作大幕在汽车行业已经全面展开。


(相关资料图)

不过,如何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利用优势抓住中国汽车工业产业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展现外资和合资风采,共创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不仅是外资和合资企业必须面对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是整个汽车行业需要面对的热点问题。

共创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

我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对利用外资做出了明确部署,特别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项具体工作要求,包括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的服务。中央政治局4月28日会议特别强调,要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产业处处长吴迪提到,在外资企业中,汽车制造业在企业数中占18.7%,但营业收入占53%,吸纳就业占36.4%。他表示,今年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促开放、扩增量,另一方面是优环境、稳存量。

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在过去,外资的大量进入奠定了汽车产业大发展的基础,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共同发展。目前,现有的很多传统整车合资企业面临着多重压力,亟需推进转型。不过,他也提到,中国市场是非常巨大、复杂、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外合资合作方面,面临不少新趋势、新形势,需要大家加强合作,一起努力。

当下,中国正在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创全球汽车产业新高地。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转型和创新速度能够比肩中国。他表示,“站在国际汽车制造商的视角,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健身中心’。我们必须更努力、更快速地‘锻炼’自己,以紧跟市场发展趋势。”近来,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通过“2030目标”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为实现全新重要技术突破进行系统性准备。

当下,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最大拉动力。虽然面临疫情和供应链等不确定因素,中国市场始终高居全球市场榜首,2022年的销量更是占全球销量超过3成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正在以“中国速度”持续发展,渗透率大幅度持续攀升,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进行了长足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动驾驶的进步。科技巨头和新兴科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推动汽车和科技融合,引发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因此,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合作部副总经理张之昧看来,应对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一汽与合作伙伴也高度协同,主动出击,开展针对合资合作2.0新时代的顶层设计,并且全力推进,付诸于实施。

新时代下中外更需新合作形式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财务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王军则提到,宝马在华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一部新的外商投资史,也是外资企业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展。他建议,要加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节能减排国际合作与协调。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王晓明看来,未来的开放合作有三个变化:第一,汽车从科技到产业的构建,实际上是新体系、新链条的构建过程,需要全球合作、全球创新的网络进行支撑。第二,生态合作,把技术进行产品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国际合作。第三,规则和标准的国际合作。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汽车产业合作的新趋势和新重点。  

“下一步要扩大开放、高水平开放,关键是要把握国际通行规则,遵守国际通行规则。”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第十项原则专家组成员/原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表示,如果能够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可以考虑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企业合规走出去两个方面来提高开放水平。

作为跨国车企,针对当下汽车产业变革的新形势,通用汽车(中国)副总裁王静则建议,中国在加强数据安全相关监管的同时,考虑建立一个“数据出境白名单制度”,对深耕中国数十年、信誉良好的外资企业,简化前期的监管审批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可以在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同时,不至于过多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够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吴松泉表示,“新四化”趋势下,融合创新、互融共生、合作共赢应成为主旋律。他提到,下一步,中外企业可以在共同培育产业新生态、服务新生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共育、共享;合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共同培育新兴市场需求,重点则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中外双方共同支持和推进合资整车企业的转型和健康持续发展;中外企业在整车领域继续拓宽合作内容、地域、创新合作方式等。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