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正是西方制造业不行,才让俄罗斯撑这么久?咱们说道说道这事

日期:2023-08-24 05:01:51 来源:军机图

8月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同英格尔斯造船公司和巴斯钢铁公司签署合同,由两家公司建造9艘“阿利·伯克”级Flight 3型驱逐舰,合同期限五年,其中英格尔斯负责建造6艘,巴斯钢铁负责建造3艘。五年内建造9艘9000吨级驱逐舰,平均一年下来不到两艘,这个建造速度如何呢?我们不妨看看英格尔斯和巴斯钢铁历史上不同时期建造“阿利·伯克”级的速度:

1991~1995年间下水:DDG-51“阿利伯克”~DDG-69“米利厄斯”,总计19艘,平均每年3.8艘,其中英格尔斯建造10艘、巴斯钢铁建造9艘;


(相关资料图)

1996~2000年间下水:DDG-70“霍伯”~DDG-86“肖普”,总计17艘,平均每年3.4艘,其中英格尔斯建造8艘,巴斯钢铁建造9艘;

2001~2005年间下水:DDG-87“梅森”~DDG-101“格里德利”,总计14艘,平均每年2.8艘,其中英格尔斯建造7艘,巴斯钢铁建造7艘;

2006~2010年间下水:DDG-102“桑普森”~DDG-111“斯普鲁恩斯”,总计10艘,平均每年2艘,其中英格尔斯建造4艘,巴斯钢铁建造6艘;

2011~2015年间下水:DDG-112“墨菲”~DDG-115“比拉达”,总计4艘,平均每年0.8艘,其中英格尔斯建造2艘,巴斯钢铁建造2艘;

2016~2020年间下水:DDG-116“哈德纳”~DDG-123“希格比”,总计8艘,平均每年1.6艘,其中英格尔斯建造4艘,巴斯钢铁建造4艘。

考虑到2016到2018年间还下水了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均为巴斯钢铁建造),2016到2020年间美国总计下水11艘大型驱逐舰,平均每年2.2艘。

从上述统计情况不难看出,美军从1991年开始,以五年为周期计,大型驱逐舰建造完成数量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即便考虑到期间“阿利·伯克”级从早期型发展到Flight 2A型、技术更新需要时间会拖延建造进度,也不难看出美国在军用船舶建造方面的退步。

当然,美国大型战舰的建造实际上与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没什么关系,但作为当前西方最主要的工业生产国,美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很能代表西方整体军工生产能力(如果美国产能不行,欧洲国家一般来说只会更差);而大型驱逐舰是当前批量生产的武器装备中复杂度较高、要求生产能力和不同工业行业协同能力较强的种类,建造驱逐舰的能力能大致反映军工产业整体生产能力。故可以粗略推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持续削弱,这起码会对美军的武器装备更新产生影响。

相比之下,欧洲的武器产能问题更大。目前乌克兰正在向西方讨要作战飞机,而在战术作战飞机方面,截止2023年5月,欧洲当前三种主要战斗机的产量为:“台风”自1994年起生产589架、“阵风”自1992年起生产239架,JAS-39自1993年起生产约300架。

上述战机总生产数量看似不少,但相比之下俄罗斯仅苏-30系列就从1992年起生产了超过630架、苏-34自1990年起生产约150架、苏-35S自2008年起生产超过150架,可以看出即便相比于产能广受诟病的俄罗斯航空工业来说,欧洲的战斗机产能也不占上风。

而以乌克兰自俄乌冲突开始至今的装备损失情况统计,以目前欧洲的战斗机生产数量,完全填补乌克兰的战术飞机缺口难度不小。

根据公开统计资料,乌克兰空军到今年6月已经损失76架作战飞机(包括被俄军战机击落、被俄军地面防空火力击落、被俄军摧毁于机场,含可用于作战用途的教练机)如果考虑到俄罗斯生产的作战飞机主要自用、而欧洲生产的战斗机有超过三成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再刨除欧洲各国必需的自用战机数量,能提供给乌克兰的战机数量可想而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损失还是在乌克兰获得了一些东欧国家提供的米格-29的前提下统计的,如果乌克兰自始至终没有获得任何外部支援,其空军恐怕早就已经彻底打光了。

所以,认为目前乌克兰在战场上面临的颓势与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军工生产能力有关,完全没有问题。毕竟,纵使西方给乌克兰的主战坦克也难以达到千辆规模,这很好地说明,西方的军工产业已经衰退到了一定的地步。

但如果说俄罗斯能在战场上支撑至今也是钻了西方军工生产能力薄弱的空子,这就未免太说不过去了——如前文所述,俄罗斯即便在苏联解体后军工产业迅速崩溃的情况下,作战飞机生产能力仍然不弱于同期的欧洲总体水平,如果再考虑到俄罗斯的导弹和地面装备生产能力比作战飞机略好、且本来就有继承自苏联的庞大库存,即便考虑到俄军在开战后损失同样不小,但比起乌军打一点少一点、等西方援助往往一等就是几个月的局面来说,已经完全够让俄军控制战场局势了。

然而,归根结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仍然不能归咎于西方军工产能。乌克兰本来有不错的军事工业,苏联解体后继承了大量的造船、导弹、发动机和车辆研发生产部门,其武器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也曾占据一席之地。但2014年乌克兰政变以后,受政策和国际环境影响,乌克兰的军工产业迅速崩溃。

即便如此,乌克兰也没有积极整顿残存的军事工业,结果导致武器生产能力从能出口主战坦克跌落到出口轮式步兵战车都遭到退货的水平。

乌克兰拿着一手好牌越打越烂,在相对稳定的时期又没有积极更新装备和整顿武装力量,这才是俄军得以在乌克兰立足至今的直接原因。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了败仗就归咎于外部支援不够给力,未免太委过于人了。

标签:

推荐